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147章 桓温归天

七月十五日,上午,太极殿朝会。

正在议论江州的安城、庐陵、临川三郡旱魃为虐,焦金流石,数十万灾民救援事宜。

忽然有一名中书舍人匆匆从大殿外走进,来到丹樨下,双手呈上奏章,口颂道:“启禀陛下,姑熟急奏。”

一名宦官下了丹樨,接过奏章,摆放在了司马曜的龙案上。

陈望抬头看去,他离得最近,只见司马曜打开奏章一看,表情复杂,先是一惊,复又微笑,再又板起了脸。

他语气沉重地道:“大司马于昨日下午薨逝了。”

一句话就像在平静的湖水中扔了一颗重磅炸弹,大殿上顿时掀起了层层波浪。

文武官员表情各异,议论纷纷,但无一不是心情激动,按捺着喜悦的心情,换在现今社会,那一定得挑一挂鞭炮放。

陈望心中五味杂陈,桓温这一生怎么评价,枭雄?奸雄?军事家?都算不上,还都沾一些。

对外,他的成就比较起他的那些前任,陶侃、庾亮、庾翼都要出色一些,最起码他率兵三次北伐了,而且两次都差点就灭了敌国,只可惜临门一脚处理不好,关键时刻脚软了。

对内,他完全可以取代司马家自立为帝,要地盘有地盘,要枪杆子有枪杆子,但受东晋传统思想的道德标杆影响,他又极要面子,非得等人家主动把皇位让给他。

这就又让东晋的世家大族们钻了空子,致使最后不但没有登基做皇帝,连个九锡都没混上。

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灭掉了川蜀的成汉,而最后的胜败却取决于一个甚至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的传令兵。

这个不能流芳千古就遗臭万年的桓温一生说来也比较坎坷,他至少要比朝中的那些只会清谈不干实事的嘴炮名士们强了许多。

他的多次三、四十岁壮年时,怀着复兴大晋的梦想,多次满怀壮烈激情的提议和行动都被以司马昱为首的清谈派否决,比如还都洛阳,比如十余次的誓师北伐,比如重视北方流民的招募安抚和土地分配等等。

听说桓温的生活极其简朴,“每餐惟下七奠柈茶果而已”,就是几个素菜,一些茶果。(对比一下日食万钱,犹无下箸处的何曾)这更是与建康高门世族腐化奢侈形成了鲜明对比。

坏人不够狠,好人又做不成,最后只能这样草草收场了。

正胡思乱想间,司马曜轻咳了两声,太极殿上静了下来。

他开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